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动态 > 详细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建设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建设总结

 

200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我院首批精品建设课程,2008年成为我院首批六门优质课程之一。2012年又被学院定位为院级精品课程。在几年的建设中,我们投入很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还有一些不足,有待完善。

一、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一门课程成为精品课程的前提条件。经过几年的建设,本课程教师在学历结构上,年轻教师硕士化;在职称结构上,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比例为57%;实现了老中青合理的梯队;主讲教师都参加了教育厅举办的原理课师资培训班;新聘两位研究生,充实了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精品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完善了教学条件

我们按中央要求,使用了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已购置中央规定配套教辅资料,包括《原理》课疑难问题解析、《原理》课教学案例分析、《原理》课教师参考书、《原理》课学生辅导读本;订阅了包括《哲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文摘》、《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文摘》在内的教学报纸期刊杂志40余份;建立了两个实践教学基地(方志敏烈士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建县大塘乡新农村建设教育基地),为精品课建设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资源。

三、加强课程建设

  《马原》精品课建设以考试改革为龙头。从2007年春季开始,我们建立了“师生互动渗透式教学模式”,逐步试点、试行和推行。同时,以科研促建设,申报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原理课师生互动渗透式教学法研究”获得成功,为本门课精品课建设奠定基础。在学院批准精品课建设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在教学实践中提练出师生互动渗透式教学模式。

我们以考试改革为龙头,加大平时成绩考核力度,做到师生互动渗透式教学,具体做到四个“三结合”。

(1)课堂教学方式做到“三结合”。教师重点讲授、师生互动讨论和组织学生自学有机结合。

(2)师生互动做到“三结合”。教师就教材中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就当前的社会问题或对教材中涉及的相关理论向老师提问;对重点问题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3)成绩考核“三结合”。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学习态度综合评价。

(4)期末考试试卷题型“三结合”。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式,试题由辨析题、观点理解题和材料分析题组成,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观点理解应用能力。

  2.制作了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试题库等,并制作了精品课网页。

  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的教学大纲,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编写了教案,就每章的教学内容编制了教学案例,在教案的基础上,制作了教学课件并上传到精品课网页。同时,针对课程的某些章节,拍摄了真实课堂视屏,利于教学示范和教学交流。2011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利于学生自学。

3.加强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的对接

我们坚持把渗透式教学法、教学课件、教案、教学案例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等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要求每位上课教师在使用中不断提出意见、完善提高。

  4.以精品课成果参加省级比赛,加强课程建设交流

在2009年精品课成员刘剑松以精品课渗透式教学模式参加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获得《马原》组三等奖。并以精品课课件参加了全省优秀课件比赛。展示我院精品课,加强了与兄弟院校课程建设的交流。

5.为探索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和达到实践教学效果。2011年,我们申请了省教改课题《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精品课建设关键是促进学生如何学、怎样学的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前提是教,目的是学。《马原》精品课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学生学活了,教师教活了。过去学生那种被动地学,听老师填鸭式的灌,枯燥乏味,学不起劲。现在学生视野开阔,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感到学习有乐趣,思考有甜头,理解有能力。

  二是考试考活了。考试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熬夜突击翻书死背,而是成为一种对自己理解应用能力检验的一种“乐趣”,体现个人能力的冲动,达到了考试的目的。

  三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视野和观察分析水平得到了提高。

五、精品课建设经验总结

我们感觉到,精品课的建设首先要在充分展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改造,使课本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还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知识渗透到学生头脑中。精品课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老师善教、乐教,学生善学、乐学,让学生能更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的精品课建设还有很多得不足,以后我们还要不断提高,加强建设。

六、未来建设规划

1.2012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探索研究》省级人文社科课题结题。

2.2013年,争取“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探索”省级人文社科课题结题。

3.试行专题教学法。力争在2014年,分成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六个板块教学模式,倡导教师重点备课,集体研究,制作课件。

4.2-3年内争取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关闭页面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