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品课程 > 详细内容
《原理》课优质课建设情况汇报提纲

《原理》课优质课建设情况汇报提纲

主讲:刘剑松

各位专家、评委:

您们好!

现将《原理》课优质课建设情况作简单汇报,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指教。下面我开始汇报。

一、《原理》课简介

1、课程地位及教学目的: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中的核心课程,是由中央政治局常委确定的,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即05′体系)的四门课程中的骨干课。这门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他同《基础》、《概论》、《纲要》课一样,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理》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本门课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材中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课程结构及特点:

《原理》课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该课程除绪论外,共分七章。绪论开宗明义,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怎样学马克思主义;前三章集中讲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方法论,重点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根本立场。后四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的进一步展开和应用,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进一步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观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最基本原理,还有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家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必然性,从而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中央要求,这门课根本要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本门课最大特点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一般的局限于或最主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要重点讲授基本原理,更多地要通过有指导的课外学习的多种方式,运用一些现代技术手段自主学习,自主掌握,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大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简称“思政部”)共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副高以上7人,占39%,硕士10人,占50%,在读硕士3人,占15%。教师基本上参加了省教育厅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师资培训班。拟在3年内实现年轻教师硕士化,引进1-2名博士。本门课由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承担教学任务。为了把这门课建设成院内精品课,思政部成立了《原理》课教改小组,由6人组成,承担优质课建设工作。进行了试点、试行、全面推行三个阶段,加强《原理》课建设。

 2、教改小组成员:

组长由邹非老教授担任。他从事大学思政课教育25年,是我省高校原“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曾获全省优秀教师和全国公安院校思政课优秀教师。其他成员有副教授1人,硕士3人,学士1人。其中刘剑松的论文《从人的因素角度看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演变》获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论文三等奖,获全省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原理》课)。

吴九香   副教授   

吴桂花   硕士   讲师

刘剑松   在读硕士   助教

余 辉   硕士   助教

邹达琴   学士   助教

三、优质课建设前的准备

 1、试点:

我们在顺利实现由98′体系(即“两课”)向05′体系(即“思政课”)过渡的同时,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教改新途径,课题组经副院长苑鸿骥博士和教务处批准,于07年春季在05级本科选择文、理各1个进行教改试点,进行师生互动渗透式教学方法探索。由邹非老教授主讲,刘剑松协助。通过试点,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100%的学生作了课堂笔记、完成了课堂作业和参加了课内外讨论、成绩考核全部合格,受到了学生好评(见思政部08年1号文件)。该教学模式被07年全省高校思政课建设评估专家组评价为“特色鲜明,成效明显”。

2、试行:

 在试点的基础上,07年秋季在本科06级13个班《原理》课中试行,全面试行师生互动渗透式教学方法。475人参加考试,及格率为99.3%(只有3人不及格)其中80分以上的90人,占19%,比原来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及格率提高了44.3%,(原来只有65%),(见思政部08年8号文件)取得显著效果。 

3、推行:

 在认真总结试点的经验和试行的效果基础上,我们课题组又反复认真总结,经教务处08年9月10日批准,在我院思政课范围内推行。(见教务处批复)

4、申报成功省教改课题:

 我们为了加强优质课建设,我们教改组申报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原理课师生互动渗透式教学法研究”获得成功,为本门课精品课建设奠定基础。(见立项申报书)。我们用科研促进教学,用数学促进科研。

四、精品课建设进程

 1、在教学实践中提练出师生互动渗透式教学模式(见师生互动渗透式教学模式简介):

① 主要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敢与探索与创新,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应用;

② 最大难点:讨论题的选择及学生反提问,对理论热点及学术界尚未定论的争鸣观点的理解,这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及理论功底是一个挑战;

③ 最大突破口:以考试改革为龙头,采取三个结合,即课堂教学形式三结合(讲授、讨论、自学)、师生互动方式三结合(提问、反提问、讨论)、成绩考核形式三结合(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学习态度),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做到了教学相长。

2、提供教参:

 ① 购买《原理》课辅助教学资料五种。

 《教师教学导引》、《教学案例解析》《教师参考书》《学生辅导读本》《疑难问题解析》。

 ② 订阅报刊杂志二十四种。(见思政部文件)

3、制作课件及视频:

 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的教学大纲,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制作了思政部网页,编写了教案(见教案),就每章的教学内容编制了教学案例(见案例),在教案的基础上,制作了教学课件(见课件),并在课件中又根据每章的具体内容制作了12个视频。使教学课件动静结合,直观生动,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更好地做到了师生互动,把科学理论多方面向学生头脑进行渗透。

4、采取多种形式师生互动,最具特色的有下面几项:

① 讨论与反提问

  讨论:选定讨论题目后,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围绕题目讨论后,指定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根据代表发言进行点评并评分。代表发言的成绩即为本组每个成员的成绩。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集体荣誉感。讨论题目,紧贴学生实际和时代特点。如:当前大学生的存在的困惑及如何应对?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举行哀悼日后的思考?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的教训?神七问天与当代大学生历史责任的思考?

 反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社会一些热点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如: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走不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的区别等。这样师生相互交流,实现了教学相长,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关注时代热点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② 课外辅导

  课堂内学到的理论,要进一步理解应用,就要参加社会活动。课题组通过团委的“马工程”建设和学生社团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增长才干(见邹非老教授指导学生社会调查获奖资料和课外辅导)。

③ 组织学生自学

  我们编辑了原理课马列经典原著导读。教师通过院团委、党校和学生社团组织帮助学生丰富理论知识拓宽理论视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串讲,引导学生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敢于探索,敢于投身实践,提高自身素质,打下坚实功底(见马列经典原著)。

 ④ 开卷考试 

  在试题中我们改变了过去试卷中的主观题、客观题的形式,采用辨析题、观点理解题和材料分析题三种形式,将基本原理中的识记、理解、应用交叉结合,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理解(见08级考试试卷)。

⑤ 组织教师考察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思政部组织教师考察(见参观新四军改编旧址、延安根据地等考察图片)。

5、教学视频:

  用教学课件,不能替代板书,关健是动感结合,信息丰富,形象直观,超强感染力。

各位专家、评委,占用了您们宝贵的时间听取了我的汇报,十分感谢,并请赐教。

  最后谢谢大家!

关闭页面 返回首页